《地久天長》電影觀后感
王小帥的電影,這次又取得了口碑,工作忙碌與煩躁之間,看了這部整整兩個小時的電影,感覺一種赤裸裸的壓抑和淚流滿面的傷感。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發(fā)生的背景卻很熟悉,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廣大的工人群體,三個朋友情誼深遠的家庭,一同走過了時代,也一同走過了悲催的生活。因為一個孩子的意外,兩個家庭背負了幾十年的心債,一路走來讓人感傷。
看到了電影三分之一的時候,我才明白電影名字的意思,八十年好聽的歌曲叫《友誼地久天長》,朋友的情誼在巨大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很是慘淡,計劃生育的巨大力量,帶走了一個家庭的希望,也帶走了一個家庭的未來。在意外發(fā)生以后,另一個家庭也背負了巨大的心債,無力償還。
令人無法喘息的還有這個不幸運家庭的舉家搬遷,帶著僅有的家當來到了幾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過上了清貧而陌生的生活,他們逃離了原來的地方,也試圖逃離原來的悲慘命運,甚至找了一個“孩子”充當起了他們的孩子。故事的開始就是孩子的叛逆,這個家庭面對本不是自己親生孩子的叛逆,充滿了無力,只能繼續(xù)承認自己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在多年后兩個家庭的相遇,那一幕相見時的哭泣,再到另一個孩子的敞開心懷,一段永存于歷史的悲情就此有了結果。但當事人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愧疚之人也離開了人間。什么才是地久天長?難道是友誼么?還是那份命運的不公,或者是內(nèi)心的愧疚,還是一段默默展開的愛情,甚至因此而第三次喪失了孩子。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時代問題,在巨大的背景下,失獨家庭成為了幾個家庭的噩夢。但就像那個掛著“按摩”霓虹燈的筒子樓,無人再去住了,但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就像一切沒有發(fā)生一樣。
在給孩子上墳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堆墳墓,什么才是地久天長,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感情,還是朋友之間的情誼,還是這個時代給予人們的傷痛,還是命運的不公,地久天長,真的讓人慢慢白了頭發(fā),慢慢告別了人生。就像長在身體內(nèi)的一棵大樹,慢慢要撐破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