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總結網(wǎng) > 學習總結 > 學習心得體會 > 大學生我不是藥神觀后感

大學生我不是藥神觀后感

| cwl2

大學生我不是藥神觀后感

人從一出生,就要接觸藥品。藥品是什么?藥品是一類特殊的商品,它具備普通商品的屬性,具備人道主義物資的屬性。

而我真正與藥學這門學科結緣,始于三年前的夏天,我考取了南通大學藥學院。

那年最熱的話題,莫過于屠呦呦女士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屠呦呦女士發(fā)現(xiàn)并成功分離提取了抗瘧新藥——青蒿素,這無疑是藥學界的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

一時間,藥學的熱度就蹭蹭蹭往上漲,我也為我學了一個有前景的專業(yè)而高興。

屠呦呦女士和她的科研團隊,受得起“藥神”這個稱號!他們拯救瘧疾患者于水火之中,給了世界新的希望。

以此類推,我想說的是,研究出對抗人類各種疾病的藥物的科研人員,都是當之無愧的藥神!

《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取材自一個真實的事件,影片中的“格列寧”,原型是名叫“格列衛(wèi)”的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腫瘤靶向藥物。

原型主人公陸勇從印度為慢粒白血病病友代購格列衛(wèi)這件事,老師在課上也給我們講到過。當時,我贊美他的善良勇敢,感嘆受他恩惠的病友們的知恩圖報,更深思情與法的孰輕孰重。

瑞諾華公司生產(chǎn)的正品格列衛(wèi),價格高昂,普通患者確實負擔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仿制藥悄然崛起,正如影片內(nèi)說到的“印度是窮人的藥房”,“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影片中,瑞士諾華公司的代表趾高氣昂,對病友的集體抗議置若罔聞,堅決不肯降低藥價。所以很多觀眾會厭惡乃至譴責這些人,譴責他們定價如此之高,譴責他們不顧病人的生死。

而電影,需要人性的沖突,需要藝術的修飾,所以,瑞士諾華的代表自然就被塑造成了人性的反面,是一種冷冰冰的算計者的形象。

但這樣的沖突,也是人性真實的寫照,使影片主人公程勇的代購壯舉,警察曹斌的“罷工”,還有黃毛的死,更具有催人淚下的悲情色彩。

就像我開頭所說的,藥品也具備人道主義物資的屬性。

所以值得慶幸的是,這件事得到了我們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格列衛(wèi)價格下調(diào)并且被列入醫(yī)保,國產(chǎn)仿制藥得以上市,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終結了患者靠天價藥續(xù)命的時代。

但是,作為一名藥學專業(yè)的學生,我清楚的知道,研究新藥這條道路的艱辛。新藥研發(fā)是一種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項目,一個化合物從發(fā)現(xiàn)到作為新藥上市,起碼要花10年時間,平均要投入26億美金,進入Ⅰ期臨床試驗的藥物中,只有不到12%的藥物最終通過審批,而不被通過的藥物意味著已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都白費了。

所以,針對絕癥藥物的開發(fā),需要高昂的資金和時間作為成本,唯有在短暫的專利期內(nèi)高價售賣,才能維系自身的運轉。如若不然,沒有人再愿意對其進行開發(fā)。

因此,從這個層面講,我們不應該去批判瑞士藥廠,正因為他們的科研技術人員投入了無數(shù)的時間和金錢,在那些個日日夜夜里不斷地設計基團、研究靶點、合成新藥,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在一次次的實驗中優(yōu)化藥物設計,才有了這世界上首個腫瘤靶向治療藥物——格列衛(wèi)的誕生。

成功研制出格列衛(wèi)的科研人員,也是當之無愧的藥神!

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