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或再度上調,幅度料創(chuàng)年內新高。
本輪調價周期內,國際原油呈現上漲趨勢,并突破90美元/桶。
OPEC(歐佩克)月報顯示,OPEC堅持其對2023年及2024年全球石油市場需求強勁的預測,因主要經濟體比預期強勁。全球石油市場在四季度將面臨330萬桶/日的供應缺口,或造成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供應短缺。
目前來看,供應趨緊是進入9月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高歌的主要原因。卓創(chuàng)資訊成品油分析師于雅欣認為,近期,沙特和東歐某國將削減石油供應計劃延長至年底,在需求增加和供應減產的雙重推動下,石油市場庫存恐將進一步走低,市場對供應短缺的擔憂情緒占據主導,推動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xù)上漲。
9月14日,WTI原油期貨價格收盤報90.16美元/桶,自2022年11月8日以來首次突破90美元/桶,繼續(xù)刷新年內高點。其后連續(xù)兩日收盤站上90美元,站穩(wěn)幾率大增。較6月1日來看,WTI原油期貨漲幅達29%。19日午間,布油升至95美元/桶,為去年11月來首次。
據卓創(chuàng)資訊測算,國內汽柴油上漲幅度約為380元/噸。根據計算,92#汽油漲幅在0.29元/升,0#柴油的漲幅在0.32元/升,加滿一箱50升的92#汽油多花14.5元左右。
另據金聯創(chuàng)測算,截至9月19日第九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90.38美元/桶,變化率為7.93%,對應的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應上調390元/噸。
中新經緯梳理發(fā)現,若按上調落實,這是今年國內油價第十漲,或創(chuàng)年內最大上調幅度。
(一)原油價格由企業(yè)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自主制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間互供原油價格由購銷雙方按國產陸上原油運達煉廠的成本與國際市場進口原油到廠成本相當的原則協商確定。
(二)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
(三)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為保障成品油價格調整措施的平穩(wěn)實施,國家實施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時即建立了石油企業(yè)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jié)、相關行業(yè)的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yè)給予補貼以及石油企業(yè)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jié)等四個配套機制。
1. 其一,中國的油價主要是由政府進行定價,政府通過調整油價來控制整個社會的消費和經濟發(fā)展。因此,政府將中國的油價定得比較高是為了平衡消費需求和經濟發(fā)展。
2. 其二,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油價涉及到一系列的稅費成本,如增值稅、資源稅、石油專項基金等重稅負擔。這些費用嚴重增加了油價,進一步導致油價偏高。
3. 其三,中國的加油站主要由國有企業(yè)經營,這使得油價難以通過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國有企業(yè)投入成本和管理費用相對較高,這一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油價的提高。
4. 其四,中國的石油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石油資源的進口成本也是影響油價的因素之一。此外,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和匯率變化也會對油價造成一定影響。
由此可見,中國油價相對較高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所致。政府應該通過改革油價定價機制、減輕企業(yè)稅費負擔等形式,來逐步降低油價,以更好地符合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中國油價上漲的原因如下:
1、中東地區(qū)長期動亂:大量油田被迫減產或停產,原油供應不足等直接導致了國際原油價格震蕩,加上油價已經突破60美元每桶,并且有持續(xù)上漲的趨勢。國際油價由美國一手操縱,中國并沒有定價權。反而現在的中國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
2、石油收稅太高: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平均一桶油要交一半的油稅。國內對原油需求量較大,國內各大煉油廠煉油盈利能力相比于發(fā)達國家仍有不足,煉油成本提高使得國內油價自然上漲。
3、低油價會嚴重打擊新能源產業(yè):比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比普通汽車貴,若是油價下降,這樣新能源汽車就會失去市場價值。由于中國的人口眾多,使用低油價還會導致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