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秋菊打官司》觀后感
昨晚看了電影《秋菊打官司》,這是一部很老的電影,幾乎和我年齡一樣大。這也是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印象最深的還是以前在司法考試培訓班上,行政法老師講解行政復議程序時以秋菊的復議程序為例便于講解,順帶還以陜西方言說了秋菊的經(jīng)典臺詞,“我不是要錢,我就是圖個說法”,當時班上同學都哄堂大笑。笑歸笑,鞏俐飾演的“秋菊”一角成功塑造了一個倔強不服輸?shù)霓r(nóng)村婦女形象。
這部電影非常紀實,它以十分寫實的視角,記錄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縣城和城市的不同風貌。在那個時候,中國的農(nóng)村要比現(xiàn)在閉塞、落后的多,無論是在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居住條件,還是人的觀念認識、精神風貌上。
秋菊就是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中長成的村婦,她文化程度不高,只念到初中畢業(yè),但她秉承了農(nóng)村人的淳樸、善良,并且她為人耿直、能干、有主見。因此,家里的很多決斷由她做主。
在那樣一個農(nóng)村的熟人社會里,維持秩序更多是依靠宗族權(quán)威、社會輿論以及儒家文化推崇的情和理。因此,在秋菊丈夫被村長踢傷后,秋菊反復提到,“要個說法”,她認為自己丈夫不能平白無故被踢下身,村長的行為站不住理。但在村長看來,他踢人是因為秋菊丈夫首先中傷他生不出兒子引起的,而且,作為村里的權(quán)威,他不可能向村民低頭服軟,最多只是在物質(zhì)上賠償下。
于是,兩個犟人碰到了一塊。
盡管在這個問題上,這兩人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但是,令人感到驚奇又溫暖的是,他們沒有像通常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樣,這兩戶人家見了面一樣的寒暄和噓寒問暖,甚至可以做到該幫忙時一樣的幫忙,幫忙之后還告訴對方,你要打官司就繼續(xù)打,這和我?guī)湍銢]關(guān)系。言外之意,就是一碼歸一碼,幫你不是有其他意圖。在胸襟上可謂非常開闊,做到了對事不對人,體現(xiàn)了西北人民的忠厚和實在。
在秋菊的觀念里,其實她只是要個說法,類似于賠禮道歉的形式,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借助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但她卻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因此最后的結(jié)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影片最后以秋菊一個近鏡頭作為結(jié)尾,鏡頭中秋菊滿臉的舉足無措,簡潔有力的刻畫出了她的內(nèi)心活動,也凸顯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矛盾和尷尬。
法理和情理的矛盾并不鮮見,無論是執(zhí)法者,還是當事人,二者在沖突時,在思想上可能都會些不知所措。在善良淳樸的秋菊心中,法律不是最重要的,物質(zhì)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尊嚴和骨氣。某種程度上,我理解和認同秋菊的觀點,法律是武器,是有力的工具,但千萬不要認為法律是萬能的,“手里握著這一錘子就把任何東西都看成是釘子”。其實,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礙于秋菊法律方面的認知水平,她雖然借助了法律這個工具,但她并不知道可能的結(jié)果,所以,最終她苦苦爭取的結(jié)果變成了她并不想要的結(jié)果。
這部電影非常真實,它體現(xiàn)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的真實面貌——淳樸、向上、忠厚、老實,而真實的東西往往就是生命力本身,最能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