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獨居16年產子,這是真的嗎?大家了解具體情況怎么回事呢?鱷魚能單性繁殖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鱷魚獨居16年產子真的嗎,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6月29日消息,美國科學家近日發(fā)現一條18歲鱷魚在哥斯達黎加動物園中獨居了約16年,下了14枚蛋,竟然有7枚是可以繁殖的,其中一個雖然沒有成活,但已經有完全成型的鱷魚胚胎。
科學家檢查了鱷魚胎兒的基因構成,通過DNA序列發(fā)現這個鱷魚寶寶屬于孤雌生殖(FP),即在沒有雄性基因貢獻的情況下產下的胎兒。
據了解,在孤雌生殖中,雌性卵細胞不經雄性精細胞受精便能發(fā)育成胎兒。在卵細胞形成過程中,一個前體細胞會分裂成四個細胞:一個會變成卵細胞并保留關鍵的細胞結構和凝膠狀細胞質,其他細胞則保留額外的遺傳物質。
接下來,這些細胞中的一個細胞會作為精細胞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此前在幾種魚、鳥、蜥蜴和蛇中也發(fā)現存在孤雌生殖現象,一些科學家將此為“處女生殖”(virgin birth)。然而,這是首個在鱷魚中發(fā)現的孤雌生殖案例。
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是瀕臨滅絕物種的一種生存策略,在找不到伴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繁殖,以確保物種延續(xù)。
哥斯達黎加一家動物園一只“獨居”雌性美洲鱷產的蛋中竟然有幼鱷胚胎,是目前已知首個美洲鱷單性繁殖案例。
據英國廣播公司7日報道,這只雌性美洲鱷自2歲就生活在哥斯達黎加爬行動物園,此后16年間一直獨自生活,沒有與其他鱷魚接觸。2018年1月,這只18歲的鱷魚產下14個蛋。這些蛋被孵3個月后,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個蛋里發(fā)現發(fā)育成型但死產的幼鱷胚胎。
研究人員對這個鱷魚胚胎進行基因測序,發(fā)現與其母親的基因99.9%吻合。這意味著,這個鱷魚胚胎沒有父親,是無性繁殖的產物。研究報告刊載于最新出版的英國雜志《生物學通訊》。
研究人員說,鯊魚、鳥類、蛇和蜥蜴等動物無性繁殖的情況較常見,而發(fā)現美洲鱷無性繁殖尚屬首次。參與研究的英國科學家沃倫·布斯說,自從人們開始把蛇當寵物養(yǎng)以來,報告蛇無性繁殖的情況即增多;鱷魚不是寵物,它們是否會無性繁殖難以為人所知。
動物無性繁殖時,雌性動物的卵細胞無需受精即可發(fā)育形成胚胎。通常情況下,這種動物的一個前體細胞會分裂成4個細胞,其中一個為卵細胞。這個卵細胞保存著關鍵的細胞結構和細胞質。另外3個細胞則攜帶其他遺傳物質,其中之一發(fā)揮精子的作用,與卵細胞結合形成類似受精卵的物質,最終發(fā)育形成胚胎。
一些科學家推測,瀕臨滅絕的物種更容易出現無性繁殖的情況。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美洲鱷為易危物種,在野外生活的數目有限。研究報告說,無性繁殖案例或有助人類進一步探索翼龍、恐龍等已滅絕動物的繁殖能力,因為這些動物與鱷魚、鳥類等存在遠親關系。
鱷魚通過卵生的方法來繁殖。雌鱷整個體長達到平均232厘米時達性成熟,每年12月至羿年3月是鱷魚的交配活動期,雄鱷間有時會發(fā)生爭偶現象,交配后進行產卵,產卵時間在早上5時到9時,當產卵結束后,雌鱷把大量草堆在卵上,每窩卵的數量有20-40枚,孵化期長達67-68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