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對什么有獨到的見解,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那要怎么寫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一千字呢?這里提供一些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一千字,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弟子規(guī)》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guī)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是不會創(chuàng)作出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tǒng)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xù)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xiàn)儒家文化的教養(yǎng)”。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xù)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tǒng)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guī)》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guī)范。所謂弟子規(guī)的規(guī),也就是規(guī)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墒牵覀儸F(xiàn)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xiàn)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shù)?。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今天看蔡老師的書,里面提到現(xiàn)代人都不喜歡自己照顧孩子有很多人都把孩子交給傭人,可是很多的傭人連普通話都講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語、語文的能力一直在下降。還有啊傭人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是把他當老板、當皇帝伺候。很多傭人帶出來的孩子,要出門,雙腳一攤,幫他穿襪子、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啊。這樣的孩子,若你一失業(yè),他可能會餓死。
傭人是沒有辦法用父母的態(tài)度教養(yǎng)你的孩子。還有,隔代教養(yǎng)。很多長者在做父母的時候是很理智的,當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個孫子怎么這么的可愛,他寵的不得了。孩子很聰明的,他知道每個人的底線在哪里?爸爸怕哼哼,爺爺怕哭,奶奶怕打滾……久而有之這個孩子就會爬到大人的頭上,所以隔代教育不好,會寵,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保險啊!最后還有電視電腦,孩子沒有分辨的能力,在孩子的世界里不給他的好的他就自然會學壞的,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言語非常的桀驁不馴而且粗魯,這個啊都可能是跟電腦電視學的。
在大方廣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叫做“電視帶大的兒童”,大家可以去看看;科學已經研究出來,電視對孩子有很不好的影響。好,所以我們的了,孩子的教育還是要靠自己的,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的。現(xiàn)在人的都會說: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經濟環(huán)境,大家都會覺的,兩個人不一起賺錢會餓死,你看我們爺爺那一代,夫妻兩個只有先生在外面賺錢,而且還生了五、六、七個,他們有餓死嗎?沒有。
現(xiàn)在我們才養(yǎng)一個,還兩個人賺,又怕餓死。我聽到一個老師講的實例,有一個媽媽想給孩子一個大的房子就不停的工作賺錢,好,大房子有了媽媽又想給孩子賺車,仍不停的工作賺錢,好,車有了媽媽又嫌棄不是世界名牌的車,還在不停的賺錢,好,世界名牌的車有了。她終于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那孩子已經成為一個任意妄為、肆意揮霍的的孩子,試問:你賺的很辛苦啊,那孩子花的很痛快,你在賺,他在漏。到最后孩子一無所長、一事無成更甚者作奸犯科,那時候我們做媽媽的就一輩子擔心,這個很危險啊!
看了這章內容我的感觸頗多啊,第一:我很多地方做的不好啊,有勤儉,以后要勤儉持家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從小扎根勤儉的態(tài)度,讓孩子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有布施少啊,以后要多布施啊!留錢給子孫,子孫未必守的住;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冥冥之中留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guī)>>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guī)》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著,可卻沒什么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還嘟囔著:“倒就倒嗎?!笔潞?,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讀了兩年的《弟子規(guī)》,感觸良多?!兜茏右?guī)》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于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電影卡實際出發(fā),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圣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于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待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里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圣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guī)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圣賢,做菩薩。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yōu)秀集體,從我做起。
感謝看購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xiàn)夢想,還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滌。
幸福,是一個很美的詞,像花開一樣沒有聲音,可是卻讓人感動得流淚。人們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一樣,也無悔地追求著幸福。而每個人都在追求著的幸福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著奶酪的面包?還是那杯冒著熱氣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于我們的感恩的心。這是在讀了《弟子規(guī)》之后得到的感悟。
《弟子規(guī)》教誨我們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沒有的,我們只是帶著一具軀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呱呱的哭啼聲。我們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給予的。只要我們去學學一門外語,我們就能體會當初父母教育我們講話的辛苦了;只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掙一筆錢,我們就能體會父母為我們的生活奔波的勞累了;只要我們去嘗試教育一個調皮的小孩我們就能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了。我們有了父母的關愛本是幸福的,但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合家歡樂的幸福。
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對我們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順,便讓他們覺得欣慰。《弟子規(guī)》所教導的我們的感恩方式也是簡簡單單的生活禮儀。家和萬事興說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關愛的幸福。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不能贍養(yǎng),不能尊敬的話,如何能對別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禮讓了。所有,我們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對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來關心父母的身體是否依舊硬朗,吃飯時間關注他們胃口是不是還一如以往,晚上睡覺留意他們會不會因為操勞過度而太疲憊,這些就是切切實實的感恩了。這些我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那我們就是幸福的了。
我們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責。虛偽之人常以笑臉相待,以阿諛奉承之語相贈,只有真正關心我們的人,真正為我們好的人才會斥責我們的過失并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有了父母的斥責,我們才知道什么可為而什么不可為,我們才有了正確的道德標準和法律意識。因此,今天我們的成就最大的功勞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這個感激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用心地感受著生活的美好,所有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幸福。
有父母的愛和養(yǎng)育是一種幸福,去感恩這種幸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幸福不需要尋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處幸福之中,而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規(guī)》帶給我們的思考所得的。
【體味文化精神】
暑假期間,我讀了《弟子規(guī)》一書,從中也體會了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弟子規(guī)》這本書的內容,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兄長;其次要對自己精神約束,對別人誠實可靠;要對大家有愛心,親近有德行的人;學習文化知識。這些不就是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嗎。體味中華文化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承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長篇歷史文跡,即可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精神文化發(fā)展的長卷。而《弟子規(guī)》教會我們的中華文化精神,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首先教會我的是“首孝悌”,即“孝”字。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這些兒女應該做的,并且我們不僅僅是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而且要在精神上去關心照顧他們。但現(xiàn)在有些兒女只是一昧的認為孝順父母只是讓他們在生活方面吃飽穿暖,但是這種行為在我看來是無比盲目的。父母沒有兒女心靈上的撫慰,即使過得再好,久而久之也會產生一種心病??鬃釉唬骸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睕]錯,時間是可憎的,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只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盡力的事情。多陪陪父母,為父母做些事,這也是現(xiàn)在的我們有能力做的了。同時對于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推己及人,《弟子規(guī)》中的文德體現(xiàn),才是衡量道德標尺,實踐孝道的典范。
其次教會我的是“次謹信”,即為人處世的關鍵。它讓我明白做人要謹言慎行,不管是言語還是思想;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以及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謹言慎行是指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樣做,不應該怎么樣做。誠實守信,這個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誠信一詞更是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中的一個,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tǒng),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最后,言行舉止要得體是指“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臥如弓”,謹記這一古訓,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儀表。層層細品,《弟子規(guī)》中的道理,深解其意,銘記于心。
最后教會我的則是“泛愛眾”,即是指博愛。不管是什么地位的人,什么等級的生靈,既然我們生于同片天空之下,那么都應該有憐愛之心。愛原本是指雙方面的付出,而現(xiàn)如今,社會上的所謂愛卻成為了單向的付出,缺少了另一方的付出,使得愛這個字有些扭曲。因為沒有了感恩,愛變得自私。若要讓愛灌滿整個世界,其一要有慈愛之心,其二就是要明白感恩。深究其理,《弟子規(guī)》教會人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老師……
我們要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繼承發(fā)揚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不斷培養(yǎng)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園,創(chuàng)造人民新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