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信仰者》有感
常聽人問,在我們這個年代越來越不知信仰為何物,信仰是不是已經(jīng)缺失了?如果有這樣的疑問,請走進電影《信仰者》,從中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導演楊虎一直以來秉承的創(chuàng)作理念,《信仰者》也是如此。電影取材方志敏烈士的人生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倒敘、口述的方式帶我們走近方志敏和他并肩作戰(zhàn)的同志們,走進那段苦難卻又輝煌的年代。影片并沒有停留在戰(zhàn)爭的表面,而是直抵人物的內心。方志敏、劉疇西、尋淮洲、胡天桃、吳天來......每一個人物呈現(xiàn)出來,都那么生動鮮明,可愛、可親、可敬。這些錚錚鐵骨用年輕的生命成全各自的信仰,從悲壯的歷史深處一步步走來,也一步步走到我的靈魂深處。
一個搪瓷破碗
電影里,紅十軍團21師師長胡天桃和他隨身叮當作響的搪瓷碗,深深地打動我,難以忘懷。他的鏡頭不多,事實上,他生命也很短暫。面對王耀武的逼問,他的語言十分質樸,讓對方折服。“你堂堂師長身上為何要掛一個破洋瓷碗?”“破么?我母親討飯用的——為了天下的母親不用再討飯,我什么都不會告訴你們!”刑場上,搪瓷碗隨著腳鐐發(fā)出清脆的碰撞聲,響徹天際,為壯士高歌。我只見他年輕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如一尊鐵,視死如歸。胡天桃被槍斃后,那個一直伴隨左右的搪瓷碗被國民黨士兵一腳踢進土坑,靜靜地陪在他的身邊,就好像他的信仰不曾離開。
一次告別
1934年底的蘇區(qū),朔風凜冽,雪花飄飛,嚴寒刺骨。紅十軍與紅七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準備北上出征,要留下所有女同志在贛東北根據(jù)地。方志敏的妻子繆敏想隨夫出征,但被丈夫攔下。雖心中有萬千不舍,她毅然用堅定的軍禮送別。音樂響起時,我不禁潸然淚下。部隊出發(fā)了,走上了一條荊棘密布、染滿鮮血的悲壯之路。或許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告別將是最后一次?;蛟S他們早已料到。影片的最后,面對“見還是不見”,方志敏仰天長嘆,“見與不見,結果都一樣,她都知道”。
這樣的告別,在電影里隨處可見。紅十軍在懷玉山被圍剿時,特派員吳天來受傷后不肯拖累部隊,告別的時候,他沒有驚動任何人,那一聲槍響聽的我振聾發(fā)聵??粗鴦犖鳌⑼跞绨V這些昔日并肩作戰(zhàn)的老友們走向刑場,方志敏隔著柵欄,“你們先走,我隨后就到”。他沒有失信。生命仿佛輕若鴻毛,重于泰山。
每一天,我們都會和親人道別,親切、自然,且不太放在心上,因為馬上就會相見。而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每一個轉身很可能即是永別。但因信仰,他們有大愛存大義,內心充滿斗志;但因信仰,他們目標堅定、腳步堅實,無懼訣別。
一個決定
時光遠去,塵埃落定。歷史由一個個細節(jié)書寫而成。而這些細節(jié),也是一個又一個的決定。電影里,無數(shù)個毫不遲疑的決定閃耀著無數(shù)個人性的光輝,幾度擊中我的淚點。眼看著馬上就要突破敵人的防火線,生死一線之間,方志敏決定掉頭重新走入國民黨重軍包圍圈。面對國民黨軍的追擊,年輕的喬英決定為繆敏多爭取逃跑時間,“紅軍哥哥,你慢慢走嘍”......她唱著山歌從山崖縱身一躍。“下棋可以回棋,但是打仗不可以”。即使身陷囹圄,聽到中央蘇區(qū)勝利的消息,他們在雨中吶喊,發(fā)至內心歡呼雀躍,“值了,值了”??v然身負鐐銬,但仍心向光明。
看《信仰者》,最喜歡便是結尾處,沐浴著和平的陽光,孩子們齊聲誦讀《可愛的中國》,為祖國祝福,向烈士致敬。看著一顆顆小水珠,漸漸匯聚成一片汪洋大海,總有種感動,那必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