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掀起了學習梁家河精神的浪潮,局里給每名干部發(fā)了《梁家河》這本書,通讀全書,了解到當年總書記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做出一個個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干不好工作,我當時就在想,如果能到習近平總書記奮斗過的熱土去看看,該有多好,終于,上周局里通知我們即將奔赴延安梁家河學習考察,我滿心期待地踏上了此次征程。
在梁家河村史館,我們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建大壩、挖水井、修沼氣池、辦鐵業(yè)社等一系列為村民謀福祉的實事,在他要離開梁家河的當天,全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夾道送行,一直送到縣城并合影留念。一件件老舊的實物,一張張珍貴的照片,無不訴說著他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為民情懷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一名年輕干部,在幾十年后的今天,當踏上習近平總書記曾為之奮斗的熱土時,我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隨后參觀了知青窯洞,切實感受到了這里的艱苦環(huán)境,住的是土窯洞,睡的是大通鋪的土炕,不僅如此,還要經(jīng)歷“五關”的磨練:一是跳蚤關,他初到梁家河的那段時間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全身都被跳蚤叮成一個個大包,用手去抓,流血結痂,再如此反復了很長時間,直至他的皮膚再也不怕跳蚤的叮咬;二是飲食關,對于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從小吃慣了細糧,從初次面對粗粒雜糧難以下咽到后來的習以為常以至到現(xiàn)在的想念那一口酸菜;三是生活關,從剛開始的什么都不會做到后來的生活各方面都可以自理;四是勞動關,剛開始每天只能得六個工分,跟剛剛參加勞動的女孩子得的工分一樣,一年以后,已經(jīng)能得到年輕壯勞力所能得到的十個工分,這是勞動關系;五是思想關,在面對大城市和陜北高原農(nóng)村的巨大落差時,他選擇了逃避,跑回了北京,半年后回到這里,他做出了新的選擇,從心底里接受了這里的一切。
通過一系列的參觀學習,作為一名年輕干部,我認為要干好勞動保障監(jiān)察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要樹立堅定信念。習近平同志以對黨的崇高信仰和“為民做實事”的執(zhí)著追求,帶領梁家河人脫離貧困、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這里揮灑了浸透忠誠與實干的火熱青春。學習梁家河,就是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我一定要堅定自己“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和決心,矢志不移,不忘初心。
其次要一心為民。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與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時刻不忘“什么叫群眾”,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學習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眾中”的為民情懷,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對群眾視如親人、飽含真情,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作為初到勞動監(jiān)察的一名年輕干部,我一定要把人民的期待作為奮斗目標,用干部的“辛苦指數(shù)”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
最后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面對惡劣條件、重重困難,他帶領梁家河村民治溝治水、抗擊災害、發(fā)展生產(chǎn),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意志、鍛煉本領,譜寫了一曲曲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動人之歌。“刀在石上磨,人在難中練。”學習梁家河,就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
通過這次梁家河學習考察,讓我真正懂得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明白了“雖然我的人離開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那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怎樣的心胸和情懷,才能讓習近平總書記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還能想到梁家河的老百姓,說出了“陜西是根,延安是魂,梁家河是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終于,我明白了,只要堅定了理想信念,就沒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也讓我堅定了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決心,只有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一名黨員,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將無論何時何地,持續(xù)發(fā)揚“五星級店小二”和人社鐵軍“頑強拼搏”的精神,干好各項工作,當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為勞動保障監(jiān)察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