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個人學習梁家河心得
在我剛剛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的時候,《梁家河》一書又問世了,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三天看完了這本書。
“受苦一滿幫間了”。讀這兩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受苦”。2020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梁家河,兩次說起當年“受苦”的事。習近平當年的鄰居劉金蓮說“近平當年(受苦)可受扎了”。那是說習近平這七年知青生活,在上世紀物質生活最貧乏的七十年代,已經(jīng)把貧困山區(qū)最貧困農(nóng)民受的苦全受了一遍。一個不到十六歲的少年,一直在北京大城市生活,雖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城市生活遠沒有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好,但和陜北山溝里農(nóng)民比,卻是天壤之別。到了梁家河,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沒有電燈看書,點煤油燈,熏的第二天吐出的痰都是黒的。不會做飯,不會砍柴,不會碾玉米面,不會擔扁擔,不會使用寬大的“老镢頭”,還要忍受虱子、跳蚤、臭蟲、老鼠的襲擾。讓“習近平的胃開始接受以前從未消化過的東西”,玉米糝子、高梁團子、黑豆錢錢飯,沒有油的土豆南瓜,沒有菜時候生吃酸菜,從不會吃到最后慢慢學會了,什么都吃了。習近平七年只吃過一碗白米飯,那是他七年知青生活僅有的一次“奢侈”,一次最香的回憶。這些“吃苦”的事情,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可能不以為然,但我有深切的體會。我是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十六歲之前一直生活在巴山漢江邊農(nóng)村,七十年代初有記憶以來,吃不飽、沒有肉、沒有頓頓蒸飯白饃,只有紅苕漿水菜是常年的事,但卻比陜北山區(qū)生活好的多得多,起碼紅苕可以放開肚子吃。
這是習近平受的生活之“苦”,其次是勞動之“苦”。劉金蓮說:“近平當年擔糞、擔麥把肩膀壓得又紅又腫,背上風吹日曬,皮脫了一層又一層。”一個瘦弱的少年,一個從未干過繁重農(nóng)活的“北京娃”,開始向“村里娃”的脫胎換骨的轉變。學習挑糞、擔麥、砍柴、放羊、挖地、打壩,“穿一件藍色的老棉襖,腰是系一根點炮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書生的架子。”手磨出了泡,開始流血,第二天又干,磨出了老繭。陜北的春天,冰雪才融化,習近平卷起褲腳,光著腳,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鄉(xiāng)親們說:近平干活從不“撒奸兒”,就是從不偷奸?;?,意味著靠的住!通過勞動鍛煉,習近平熟悉了所有農(nóng)活,成了種地的好把式,可以掙到壯勞力的十個工分。那些年,他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煉,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習近平說:“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nóng)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
再次是思想之“苦”。年幼的習近平由于受父親習仲勛冤案的牽連,遭到歧視,他有一股倔勁,不甘受欺負,得罪了造反派,被“流放”延安,可以說是“逃離”北京。這對于一個初中畢業(yè)、不滿十六歲的少年來說,思想上是迷惘彷徨的,雖然“逃離”了槍斃一百次都夠了的北京,但是,前途是什么,未來在哪里?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陌生的環(huán)境中,周圍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僅十五歲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獨。”習近平回憶說,他很苦悶。在經(jīng)歷了當“逃兵”被“遣返”思想震蕩后,習近平斬斷了歸途。由被動到主動,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習近平。這對于一個第一次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惘少年來說,是正常的,是必不可少的心路歷程,更便于我們了解掌握真實的習近平。
思想的“苦”,是一個逆轉,是一種領悟,是一次升華!從此,習近平帶著他的“團結觀”安下心來,扎根農(nóng)村,融入群眾,融入鄉(xiāng)村。一邊向群眾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學習使用農(nóng)具,學習對付跳蚤的辦法,更主要的是讀書修身。在艱苦的勞動休息時看書,在放羊時看書,點著煤油燈看書,抽著九分錢一包的“羊群”煙看書,直到深夜。“毫不夸張地說,當時的文學經(jīng)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xiàn)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習近平說。大量的閱讀,豐富了習近平的知識,開拓了視野,為后面的大學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受的三“苦”,實際上是“梁家河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寶劍峰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七年的“受苦”煎熬,讓習近平真正了解了中國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了解了中國的現(xiàn)狀和問題,更加貼近了人民群眾,更加堅定了為人民做事的信念!七年的“受苦”磨煉,鑄就了習近平堅毅的性格,磨礪出堅強的意志,樹立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堅定了共產(chǎn)黨員的理想信仰,形成了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和團結他人的鮮明領導風格!
習近平說:“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做為一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我們學習《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受得了苦、吃得了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才能在普通工作崗位上,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了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