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應該都知道的,說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朝廷腐敗無能。就在這時,出了幾位好漢英雄,故事也開始展開......今日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篇一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于是寫下這篇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篇二
大家都說諸葛孔明最懂謀略,就連劉備本人也講得到諸葛孔明則如魚得水,比喻劉備是離不開孔明的魚,而孔明是兼濟天下的水,其實劉備過謙了,真實恰恰相反,孔明離不開劉備,而劉備可以離開孔明,這一點是可以從劉備先后用徐庶,龐統(tǒng)一樣勢如破竹看出,而諸葛孔明若無劉氏的三顧茅廬,僅一介南陽村夫耳。也許這有過分貶低孔明之嫌,但筆者認為這是個人看法不同,筆者固然認同孔明是一個將才,他有提出隆中對的大局戰(zhàn)略觀,也有用兵如神的過人謀略之處,但他僅僅是個將,他能將劉備想要做的事做得很好,但要做什么要真正的帥劉備來決定。國人對諸葛亮的謀略神化以至于孔明近乎妖,殊不知一個人的環(huán)境決定眼界,本躬耕于南陽的諸葛孔明不大可能一人力挽狂瀾。不過近來看見一個有趣的說法,諸葛亮其實是漢獻帝,漢獻帝從宮中脫走,化名隱于南陽,久為天子故有過人見解,甚至可以罵戰(zhàn)王朗致死,王朗之死死于見到天子的惶恐。這真是一個創(chuàng)見,似乎與原著許多情節(jié)相吻合,供讀者一哄綽綽有余。
再來講講三國中看出的忠義,最佳的體現(xiàn)無疑是關云長,義薄云天的形象至今仍被津津樂道。毫無疑問,但得知劉備之訊息后便毫不猶豫地前去投奔,哪怕過五關斬六將,這是一種忠義。但換個角度,他鎮(zhèn)守荊州,與東吳交惡,以至于自己最后身首異處,間接導致了蜀漢的頹態(tài),這難道是忠義的表現(xiàn)?是的,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他對劉備一人忠心便是忠義,這是一種對封建忠君思想的宣傳,君即是國,國即是君,只要他不背叛劉備便可以擔任忠義的化身。作者羅先生也逃不開封建時代的束縛,這樣來塑造關羽這一個忠義的形象。再來看看其它武將投降之事,龐統(tǒng)來降曹操,不影響其忠義之名,但有關羽斬龐統(tǒng)以全其名,投降與忠義之間是個難題,一念之差可能就有截然相反的評價。筆者認為,有智慧的降方可成就忠義之名。投降一事萬不可自己主動提出,像于禁遭水淹七軍后主動向關二哥投誠,落得守陵惱羞而死,一定要對方提出,自己要有一定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姿態(tài)方可半推半就以識時務者為俊杰之勢投降,亂世之下易主并非罕見,但要講求智慧技巧,當然一切的前提是武將要有自己過人之處,若為庸庸碌碌之輩,對方亦不會有招降之念,即是實力是必不可少的。
結語
筆者有一點想明確,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近來在網(wǎng)上老看見一種論調說三國演義這種充斥虛構情節(jié)的書不值一讀,什么空城計是假的爾爾。但可有曾想過文學作品從來都是高于生活,至少不以追求真實作為目的,如果說三國演義有虛構情節(jié)而不值一提,那些童話故事何有立足之地。毋庸置疑的是三國演義客觀上起到一種很好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我們對三國這一段歷史之興趣,即使是作者出于主觀考慮作了文學加工,但不能抹殺它是一部極好的歷史小說。
讀罷三國已數(shù)載,而今又重來信手翻閱,竟有新收獲,可喜可賀。書貫通一條劉備的蜀漢重振漢室的線,其人似乎憑著忠義之名一步步由一介草民到貴為天子,難能可貴,雖然最后未能問鼎中原,在川地也算成就一番帝業(yè)。想當初初閱時,為其之破操,破權為之一振,為蜀漢最后被亡而失落惆悵。算而今卻是另一番滋味,細看劉備,不也同樣在干著諸侯割據(jù)的不忠之事,試想倘若劉某真能興復漢室,那個漢室恐怕是蜀漢的漢了。只不過劉備深知師出有名之道,用匡扶漢室之名掩蓋自己的行徑,其手下亦一拍即合,口口聲聲劉備乃皇室之胄,行興復皇室之功,劉備之謀可謂深也。不過僅僅師出有名并未有大用,正值亂世,群雄角力,要依仗的是實力,因而劉備不僅僅停留于名上,而是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植根于蜀川,實力才是硬道理,所謂槍桿子里出政權,這讓我想起同是亂世的西漢末年,面對一個血脈皇室更為純正但實力不濟的對手施加輿論壓力,漢光武帝劉秀手下鄧禹直接給出就是漢高祖劉邦在世也不可能直接當皇帝的論斷,令對手啞然。所以皇室之胄只是使人歸順的借口,可以說是劉備與前來投奔者心照不宣的托詞,但關鍵的是劉備是有實力的,用鄧禹的話來說就是即使是漢光武帝劉秀再世于東漢末年如果沒實力也是無人問的。
不難看出劉備是一個極其注重儀式的人,稱帝時的假意推辭,趙云面前摔阿斗。他這種儀式的最靈活體現(xiàn)在向孔明托孤,假意的禪讓讓孔明死心塌地繼續(xù)為自己的封建王朝服務,在這一點上同時看出,劉備之謀略權術遠于諸葛孔明之上。至于蜀漢之亡,全然在實力上,蜀漢確實是天府之國,物產(chǎn)豐富,但成就一番帝業(yè)或是太勉強,與人口眾多,糧食更多的曹魏來講,實力要遜色不少,同樣可以解釋東吳的滅亡,若無法打破這種局面,滅亡是必然的,劉備孔明都深知這一點,不斷想要北伐是形勢所迫。實力之于劉備,正如蕭何之于韓信。最后蜀漢亡了,是一種歷史的選擇,也許可以算作是一種進步。
劉備在關張被誅后大舉伐吳顯得不妥,但筆者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劉備真正所圖并非報仇,此舉若成則可以吞并東吳,不成則至少可全其名,這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儀式呢。似乎在筆者的解說下,忠義似乎變作偽善,一切都是權與利。但這就是現(xiàn)實,人性就是如此,雖然古往今來我們推崇道德決定論,可是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這不是并列而是先后關系,道德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起決定作用,勿言在亂世。再有好的意圖,再能占據(jù)道德制高點,沒有實力亦是空談,這讓我想到近代的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就是六個書生談論政治,拉上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引頸受戮之勇毅故可貴,但并未給大清帶來一個光明前景,可謂不務實。三國似乎是中國歷史分分合合的一個縮影,折射了許多,回味無窮。
紛擾三國已過,對于收獲,已結為標題。謀深取極,謀略的深度決定了最后的高度,何不取極;鉆硬求通,實力方是硬道理作為通行證,必須鉆研打磨自己的實力,即可求通。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篇三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歷史書。
首先,動蕩時期的那些奸雄無比的痛恨。董卓利用自己的兵權,當了太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后來王允獻計除了董卓。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被財物所迷惑,殺了丁原,被美人計所惑,殺了董卓,后來又投靠劉備而奪取徐州,最后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長早逝的英雄感到痛心。周喻,三國時吳大將,因為忌妒諸葛亮三氣到死,埋了一肚子才華。關羽一向沉穩(wěn),曾經(jīng)打過無數(shù)次勝仗,但是最后是因為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走向麥城,被吳侯所害。龐統(tǒng)曾與孔明和合稱鳳雛臥龍,但是落風坡中了張社埋伏,被亂箭射死??上?可惜!
最后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飲佩。我飲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己,我飲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曹操屢戰(zhàn)功;我飲佩趙云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篇四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翻開這本書——《三國演義》,里面栩栩如生的各個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現(xiàn)在我面前——曹操的陰險狡詐,劉備的意氣風發(fā),關羽的堅貞不離,諸葛亮的機智勇敢……他們都曾經(jīng)手握大權,都為了國家而戰(zhàn),可我們也不難看出,里面的每個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區(qū)別。
正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靠的是愛民之心是仁義之心。就從這一點便可看出劉備強。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點,從后面的故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奸詐,幫助了他奪得權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zhàn)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后的魏國打下了創(chuàng)建的基礎,之后,他又用計謀得到了當時皇帝的信賴,這更有助于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云的氣勢。
大家都知道火燒赤壁這個故事吧,當年魏國氣勢如虹,卻錯殺了自己國的大將
,可只用了幾年時間,又像咸魚翻身,一下子打倒了其它二國,所以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只是方法不是正路,他的廣闊的胸襟同時讓我們無比敬佩!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總結:篇五
最近金牌導演高希希力作《新版三國》刮起了一陣“三國熱”,使無數(shù)人重溫《三國演義》,我也不例外,重溫三國,重溫一位位亂世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翻開書的扉頁,試著重新復制那個時代,我又重新認識了一位位英雄……
挾天子以令諸侯
遙想當年,你曹操,有膽有識,謀董卓假獻刀,假借天子詔書結盟十七諸侯討伐董卓,東進平黃巾,西進接獻帝,遷都于許昌,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稱霸之路;降張繡,誅呂布,破劉備,夜襲烏巢,官渡之戰(zhàn)大敗兵力十數(shù)倍的袁紹,揮軍南下取荊襄,后遭赤壁重創(chuàng),敗走華容道,退往中原,退馬超,韓遂的西涼鐵騎,平定西涼,統(tǒng)一中國北方。發(fā)展黃河流域的農(nóng)業(yè),興建水利工程,建立了三國鼎立中國力最為強盛的——魏。
多少人曾罵你奸雄,漢賊,在我看來,你結束了中國北方近三十年的軍閥割據(jù),使中國北方人民得以安定,歷史為你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生子當如孫仲謀
遙想當年,你孫權,選賢與能,承父兄基業(yè),十八歲執(zhí)掌江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曹操揮師南下,欲一統(tǒng)天下,你拒絕求和,任用周瑜,魯肅以幾萬精兵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shù)十萬,后承周瑜遺志,任用呂蒙暗襲荊州,又在危難之時重用陸遜,彝陵之戰(zhàn)火燒劉備的復仇大軍。在長江中下游發(fā)展農(nóng)業(yè),發(fā)展造船業(yè),派衛(wèi)溫到達寶島臺灣,促進了海峽兩岸的交往,建立了三國鼎立中造船航海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吳。
曹操在赤壁鏖戰(zhàn)時曾贊揚你:“生子當如孫仲謀。”你任用賢才,歷史也為你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遙想當年,你諸葛亮,蓋世奇謀,三顧茅廬請出山,博望一火初立功,舌戰(zhàn)群儒無人辯,火燒赤壁用奇謀。計取荊州獻主公,三氣周郎迎吳妹,揮師西進取成都,大敗曹軍占漢中。擁立玄德繼大統(tǒng),受重任于白帝城,五月渡瀘南平叛,七擒六縱從未聞。巧設空城退仲達,六出祁山北伐魏,上方谷燒司馬軍,五丈原上臥龍殞。你大力發(fā)展絲綢織業(yè),使蜀錦暢銷天下,開發(fā)中國大西南,加強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建立了三國鼎立中絲織業(yè)最為發(fā)達的——蜀。
后《出師表》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實的寫照,《出師表》兩篇正如陸游稱贊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蹦愕某嗄懼倚?,你的神機妙算,歷史更為你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讀經(jīng)典,講三國,無數(shù)的亂世英雄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