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是指作者在某個領域、某個方面或某個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技術心得感受總結怎么寫參考,希望對大家寫信息技術心得感受總結怎么寫有幫助。
為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貫徹執(zhí)行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相關政策,我校開展了信息技術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我深深感到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將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松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本人經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把握現(xiàn)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有助于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信息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把握知識,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xiàn)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用于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fā)展,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于挑戰(zhàn),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xiàn)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
我是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zhèn)的一名小學教師,很慶幸湘西州教育部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學習很緊張只有五天的時間,但過得很充實,受益非淺,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技術能力的提升,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lián)系,實用性很強。比如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方案,規(guī)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xiàn)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課,雖然略感生澀,卻使我深受啟發(fā),并理清了自己的收獲:
1、接受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專業(yè)術語。現(xiàn)代教育技術首先致力于以科學觀來考察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設計教學策略,力求發(fā)揮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通過優(yōu)化教學過程來獲得盡可能理想的教學效益。
2、深入領會了解了教育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后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huán)節(jié)同等重要。
3、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huán)境。在這里,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里感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比自己的學生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
4、矯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我們每當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時,都會以條件有限為借口。現(xiàn)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術除了利用信息技術外,只要合理、科學地使用教育技術,同樣通過傳統(tǒng)的媒體也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課。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和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yōu)秀教師。我會不停地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提升應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技革命的主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多媒體化就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從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與各學科的整合變化來看,我作為一名實踐者,談一點自己的體會,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第一、信息技術的普及。以我校為例,這幾年變化很大,最初是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到網絡化應用,主要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再到現(xiàn)在遠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說明了教師對信息技術從排斥到主動應用的過程。例如:我是一名英語老師,在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中,我參加了市里的新課改培訓,當時那位老師使用的是多媒體教學課件,而我卻感到很陌生,同時又有一種很新穎的感覺,腦子里邊反應的是“英語課居然能上的這樣輕松和有創(chuàng)新?!睆哪菚r起我就在想,什么時候我也能上這樣一節(jié)課?;貋砗?,我就開始慢慢接觸電腦,從幻燈片的制作到聲音的加入;從資源的下載到制作簡單的Flash課件。我用了3年的時間,使自己從一個對電腦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的熟練操作與應用,我覺得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讓學生也喜歡上了英語課,讓過去死的知識不再那么單調。
第二、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讓教學信息顯示的多媒體將聲音、文字、圖畫、視頻融為一體。例如:我在講授時,就將教學內容和資料制成了課件,讓學生很直觀的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說的是超級鏈接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增加教學容量。
3、教學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學信息的再現(xiàn)性。、
第三、信息技術的實施方式。我校在這方面改革很明顯,首先從教師培訓入手,在以前是個別培訓,到現(xiàn)在全校性的基礎性培訓,并大力提倡教師上網查閱資料和制作教學課件。從學生入手變化更大,以前學生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而現(xiàn)在每天都可以上網1個小時,因為我校開放了計算機房,開設了綠色網吧等,提倡學生健康上網,除了查找學習資料,也可以給校領導、班主任和廣大教師留言、提問題等等,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去了解課堂以外的知識。
總之,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他們對信息技術資源的有效利用,都從另一個側面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練的應用電腦,其次是轉變自己的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將信息技術與自己的學科或學習整合起來,讓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變成一種形式。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日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而且我也清楚地認識和感受到了,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我相信,再過不了幾年不會使用計算機,就會象不識字一樣使人舉步維艱。通過這次選修《信息技術前沿專題講座》課,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任何人不能只停在原有傳統(tǒng)知識的認識上,只有不斷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完善自己,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當今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p>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計算機無時無刻在伴隨著我們,也給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增添了許多樂趣。通過這個學期的《信息技術前沿專題講座》課,我了解到了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和其最基本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工作原理。我們要想操作計算機,就先得要了解它的發(fā)展史、特點、功能、構造、工作原理等等關于計算機的知識。
計算機發(fā)展史,即計算機發(fā)展的歷史。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可分為1854年至1890年、1890年至20世紀早期、20世紀中期、20世紀后期至現(xiàn)在,共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
在這里要說一下的是,1945年,世界上出現(xiàn)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用于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制造的;
但它的體積龐大,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
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柜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
1959年,出現(xiàn)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fā)展的最新階段。
到1976年,由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制成的“克雷一號”,使計算機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發(fā)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更新?lián)Q代。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向“智能”方向發(fā)展,制造出與人腦相似的計算機,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絡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計算機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yè)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ENIAC機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后的40多年里,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異常迅速ピ諶死囁萍際飛匣姑揮幸恢盅Э瓶梢雜氳繾蛹撲慊的發(fā)展速度相提并論。
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硬件又由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組成。軟件又由系統(tǒng)軟件(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件),和應用軟件(專為某一應用編制的軟件)兩大系統(tǒng)組成,在這里就不做詳細介紹了。計算機的能夠進行科學計算而且用于量大、能夠完成復雜的計算、計算速度快精度高,能夠進行數據處理,如圖像處理、聲音處理、企業(yè)管理等;
能夠進行實時控制,如控制無人機、生產線、遠程導彈等;
計算機還能輔助工程CAD、CAM、CAI、辦公自動化等等。
計算機的特點有:
1、運算速度快。當今計算機系統(tǒng)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wèi)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
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xiàn)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鐘就可完成。
2、計算精確度高??茖W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準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后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
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4、有自動控制能力。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guī)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
下面我來舉例說一下,計算機在某些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各門學科相結合,改進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進了各門學科的發(fā)展。過去,人們主要通過實驗和理論兩種途徑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現(xiàn)在,計算和模擬已成為研究工作的第三條途徑。計算機與有關的實驗觀測儀器相結合,可對實驗數據進行現(xiàn)場記錄、整理、加工、分析和繪制圖表,顯著地提高實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成為工程設計優(yōu)質化、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論研究方面,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可代替人腦的若干功能并加以強化。古老的數學靠紙和筆運算,現(xiàn)在計算機成了新的工具,數學定理證明之類的繁力勞動,已可能由計算機來完成或部分完成。
計算和模擬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學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空氣動力學、氣象學、彈性結構力學和應用分析等,所面臨的“計算障礙”,在有了高速計算機和有關的計算方法之后開始有所突破,并衍生出計算空氣動力學、氣象數值預報等邊緣分支學科。利用計算機進行定量研究,不僅在自然科學中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會調查和自然語言研究方面,計算機就是一種很得力的工具。
計算機在各行各業(yè)中的廣泛應用,常常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引起產業(yè)結構、產品結構、經營管理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在產業(yè)結構中已出觀了計算機制造業(yè)和計算機服務業(yè),以及知識產業(yè)等新的行業(yè)。計算機還是人們的學習工具和生活工具。借助家用計算機、個人計算機、計算機網、數據庫系統(tǒng)和各種終端設備,人們可以學習各種課程,獲取各種情報和知識,處理各種生活事務(如訂票、購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辦公。越來越多的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將與計算機發(fā)生直接的或間接的聯(lián)系??傊?,計算機的發(fā)展和應用已不僅是一種科學的技術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現(xiàn)象。
計算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發(fā)展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軍事、航空航天等領域。21世紀是信息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懂得利用計算機做一些工作獲取信息。作為一個青年,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覺悟,計算機是為人類服務的,它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玩具。我們不能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耽誤了學習又傷害了父母,那就失去了計算機的意義了。計算機的發(fā)展越來越快,相信未來計算機將成為解決許多問題的控制樞紐,計算機的發(fā)展前景很大,這就需要我們90后有興趣的致力于計算機的研究,為計算機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通過這次學習我真正體會到了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來充實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也渴望能夠多學關于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最后,我淺談一下由計算機網絡對人類和社會產生的影響。雖然計算機網絡可以為我們社會發(fā)展帶來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們對網絡不加以正確的利用,同樣會給我們社會的發(fā)展帶來許多危害。
首先,由于目前網絡技術還沒有發(fā)展到一個比較完善的階段,網絡還存在著很大的虛擬性和不真實性,導致在網絡上的思想和政治領域的斗爭有了發(fā)展的條件。由于目前網絡的管理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規(guī)范性,網絡正成為目前許多組織和個人宣傳自身理論和思想的地方,甚至成為政治團體和個人用來抨擊對手的工具。
其次,網絡會導致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更不平衡??萍嫉牧α渴菬o窮的,在計算機時代,信息的傳遞速度不斷加快,各國各地區(qū)的信息的掌握的能力將會對,這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的深度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紛紛建立網絡信息高速公路,原先的經濟低迷狀況馬上得以好轉,社會經濟開始了的新一輪發(fā)展,可見網絡信息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是多么巨大。
再次,網絡的普及可能會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漸衰落。網絡可以是我們足不出戶就對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有了了解,但是正是由于網絡在世界范圍內的日益普及,將會導致許多地區(qū)的語言、文化受到沖擊。因為,在網絡在世界范圍內普及之后,世界上必定會出現(xiàn)一個統(tǒng)一的通訊和操作系統(tǒng),必然要在世界范圍內,使用統(tǒng)一的網絡語言。按現(xiàn)在語言的普及程度來看,英語將會成為以后世界范圍內的網絡語言,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為了在網絡上獲取信息學習和掌握網絡語言將會十分重要。而發(fā)展到最后,這種語言將會成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語言各民族原先的文化和習俗將被沖擊的七零八落,全球化的網絡文化和語言會隨著信息網絡的延伸而擴大,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養(yǎng)也將逐漸被網絡文化和思想所代替。因而,目前我們必須努力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tǒng)加以保護發(fā)揚。
最后,網絡可以給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在這越來越便利的背后將會是可怕的人類社會的危機。網絡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上距離,可以讓每一個人不出門就與世界各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導致的后果是會導致人們的集體意識變的越來越淡薄,人的社會意識也會隨之慢慢降低。
總而言之,計算機的產生與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計算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有利有弊,但如果正確運用計算機,計算機技術對人類社會是利遠遠大于弊的,反之亦然。所以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正確運用計算機技術,使其發(fā)揮有利于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不能讓人類社會成也“計算機”,敗也“計算機”。
作為教育戰(zhàn)線的一員,我有幸參加__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國培計劃”信息技術培訓。其培訓的模式新穎,充分發(fā)揮了遠程教育的作用,讓廣大教師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優(yōu)質的學科培訓資源,共享網絡學習資源,大大提高培訓的質量。在本次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培訓中,我們從“觀看視頻、閱讀資料——班級交流討論、集中答疑——交作業(y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細化學習任務,感覺有點像玩游戲闖關,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在本次信息技術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每個模塊的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理論水平。通過培訓學習,覺得收獲頗多:
一、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多年來由于思想認識的偏差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農村中小學中難以開展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如同勞動技術、美術、思品等課程一樣可有可無。信息技術就是單純的電腦操作,教師上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操作電腦,特別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之間的很多信息技術課時就用來給學生觀看視頻,學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學習就覺得非常高興。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領導聽過一堂信息技術課,沒有一個領導對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過合理化建議。作為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即使沒有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很受到學生的歡迎的。
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各個模塊的培訓知識,發(fā)覺自己以前的想發(fā)異常幼稚。針對我校的.實際,我認為在農村中小學中,要按照大綱要求上好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農村小學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沒有電腦,很少有機會與電腦接觸。學校的計算機少,電腦配置低,難以保證學生正常上機實踐的問題,給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參與在線交流并高質量完成作業(yè)。并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覺到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實現(xiàn)一名農村信息技術教師應有的價值。
二、提高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
此次培訓是通過電腦、網上課堂自學,雖然是這樣,但是聽著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識,讓我感覺到真是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還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還需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培訓中,我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了多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信息技術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了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tài)與發(fā)展趨勢,能夠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與發(fā)展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學生輔導、學業(yè)測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課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件的使用,了解多媒體課件制作流程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制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制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優(yōu)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學會從網上等多種途徑下載視頻、圖片、flash等資源,以及截取網頁和視頻等,并將它們整合到課件中等技術操作,從而制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tǒng)
這次培訓使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tǒng),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通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xù)努力學習,認真鉆研學習業(yè)務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很實用,培訓結束后,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xù)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信息素養(yǎng),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更長時有效的為教學工作服務。
從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與各學科的整合變化來看,我作為一名實踐者,談一點自己的體會,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第一、信息技術的普及。以我校為例,這幾年變化很大,最初是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到網絡化應用,主要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再到現(xiàn)在遠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說明了教師對信息技術從排斥到主動應用的過程。例如:我是一名英語老師,在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中,我參加了市里的新課改培訓,當時那位老師使用的是多媒體教學課件,而我卻感到很陌生,同時又有一種很新穎的感覺,腦子里邊反應的是“英語課居然能上的這樣輕松和有創(chuàng)新?!睆哪菚r起我就在想,什么時候我也能上這樣一節(jié)課?;貋砗螅揖烷_始慢慢接觸電腦,從幻燈片的制作到聲音的加入;從資源的下載到制作簡單的Flash課件。我用了3年的時間,使自己從一個對電腦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的熟練操作與應用,我覺得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讓學生也喜歡上了英語課,讓過去死的知識不再那么單調。
第二、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讓教學信息顯示的多媒體將聲音、文字、圖畫、視頻融為一體。例如:我在講授時,就將教學內容和資料制成了課件,讓學生很直觀的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說的是超級鏈接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增加教學容量。
3、教學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學信息的再現(xiàn)性。、
第三、信息技術的實施方式。我校在這方面改革很明顯,首先從教師培訓入手,在以前是個別培訓,到現(xiàn)在全校性的基礎性培訓,并大力提倡教師上網查閱資料和制作教學課件。從學生入手變化更大,以前學生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而現(xiàn)在每天都可以上網1個小時,因為我校開放了計算機房,開設了綠色網吧等,提倡學生健康上網,除了查找學習資料,也可以給校領導、班主任和廣大教師留言、提問題等等,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去了解課堂以外的知識。
總之,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他們對信息技術資源的有效利用,都從另一個側面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練的應用電腦,其次是轉變自己的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將信息技術與自己的學科或學習整合起來,讓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變成一種形式。
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課列為中學必修課,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yǎng)學習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xiàn)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人才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需要"。
事實上,信息技術課最終教學目標是什么?是要求學生掌握純計算機理論知識嗎?不!應該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信息技術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基本操作,而是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技術下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
短暫、緊張而讓我癡迷一周就這樣擦肩而過。2014年11月9日到14日我與全縣各中小學教師接受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學習。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先后聆聽了謝文斌教授、劉芳教授、傅紹湘教授、李維魏教授、張清陽教授五位專家的理論講座及案例分析,觀摩了五堂精彩的展示課,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還增加了網絡研修平臺學習任務,給我的感受很深刻,讓我的思想和觀念接受了一次空前的洗禮。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培訓中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ScienceWord科技文檔處理軟件
在11月12日在張清陽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拔⒄n””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課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微課設計與制作,讓我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太落后與不足。還接觸了使用ScienceWord科技文檔處理軟件,了解了ScienceWord的優(yōu)勢的非線性編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ScienceWord特色編排功能,其中許多基本操作特別對我們小學老師很實用的,比如:“自動標注拼音”、“算術豎式、”“漢字筆畫及動畫顯示”……
二、專業(yè)知識方面
通過聆聽謝文斌專家教授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解讀”、“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做互聯(lián)網時代的教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fā)的發(fā)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我們必須掌握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要“應用”為核心,以“標準”為引領。
通過聆聽了向婷的對“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策略與模式的設計方法”,我理解了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探索課程整合途徑分三個階段結合——整合——融合。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常用的教學策略,“應用”是起航,“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深水區(qū),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具有不同的學習支持屬性。聽傅紹湘教授對“音視頻素材的編輯與加工”的解析和李維魏教授對Photoshop軟件及相關概念介紹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設計”深入仔細的分析與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辦公軟件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件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聽了傅教授和李教授解析與演示操作,深刻的認識到什么專業(yè)知識,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忘記年齡不忘學習,不斷來豐富我專業(yè)知識。
三、專業(yè)成長方面
此次培訓中先后觀摩了《眼睛》、《蝦趣》、《數學廣角》、《數學編碼》、《生命的感動》五堂優(yōu)秀教師精彩的展示課,五位教師的教學模式、新的思想和理念,信息技術能力恰如其分的運用,讓我感覺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也為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正真的學有所獲。通過觀摩、討論交流、評課活動、專家指導,學習到了全縣各地優(yōu)秀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專業(yè)上的互補,共同提高。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在各學科中應用的多樣性,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要深入到自己教學設計的每個程序中去,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新的認識,為今后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時間緊湊,實用性強,只能用“收獲頗豐”來概括。
總之,很遺憾培訓時間之短,很喜悅收獲頗多。我是70后的移動網民,雖然跟不上90后的原居民,但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一名教師,我時刻準備著學習。不敢奢望培訓中所學技能在教學實踐中立竿見影,但我會爭取把自己所學的新的教育信息技術和新的教學理念切實地運用到教學中去。我時刻準備著清空自己,學習新的知識,老師將來的課堂與信息高度的融合是我不斷努力的方向。
通過參加鄉(xiāng)鎮(zhèn)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新知識,拓寬了視野,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通過了這次培訓,我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傳統(tǒng)教學重經驗、輕創(chuàng)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還具有封閉性,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chuàng)新所要體現(xiàn)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另外,我還學習并掌握了如何在網頁上抓圖,如何在ppt文件中插入flash動畫,如何使用Photoshop軟件,如何親手制作flash小動畫,如何做幻燈片,如何運用e_cel的強大功能進行數據處理,如何下載文件,如何處理音頻和視頻文件……這些知識對我的教學和生活都是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實踐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我在課件制作、資源收集、網絡互動等今后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學?,F(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我沒有什么理由不與時俱進;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這次遠程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我都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強基本功的新修煉,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對這次遠程培訓很滿意。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使我們有能力更好的開設信息技術選修課。我認識到做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十天的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信息技術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yǎng)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信息技術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信息技術教師。
2.信息技術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是教育系統(tǒng)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fā)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tǒng)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tǒng)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tǒng)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信息技術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信息技術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tǒng)本身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
3.觀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術遠程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計算機的使用在往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進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來我平時也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
4.細節(jié)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信息技術教師都注重細節(jié)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jié)的講解上十分細致,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通過十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yōu)秀信息技術教師。最后,我想說,我仍會繼續(xù)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后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