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燒紙有什么講究?根據中國的民族傳統(tǒng)和習俗,親屬去世后第一次燒寒衣紙必須是單年,并首先復土和立碑。如果沒有立碑,就不能燒寒衣。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span>寒衣節(jié)燒紙有什么講究,供大家參考!
寒衣節(jié)可以提前燒紙,一般不要提前超過兩三天,在寒衣節(jié)這一天燒最好,千萬不要過了寒衣節(jié)的日子再燒,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紙錢要燒干凈:雖說現(xiàn)在祭祖不提倡燒紙錢,但架不住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喪俗,尤其在農村及偏遠的山區(qū),寒衣節(jié)燒紙錢、燒寒衣成了人們祭祖的主要方式。不過在燒紙錢、燒寒衣的過程中,家屬要留意是否將寒衣、紙錢燒盡(民間說法就是燒透)。傳統(tǒng)習俗認為,紙錢、寒衣燒不盡,逝者在陰世就收不到子女送的寒衣及“錢財”,因此為逝者燒寒衣、紙錢時務必確保燒干凈。
送寒衣的時間:民間祭祖的時間,有“早清明、晚十月一”之說?!霸缜迕鳌笔钦f清明節(jié)祭祖的日期可以提前,一般提前一周左右,這樣既避免了祭掃高峰帶來的交通擁堵,又遵循了傳統(tǒng)“早清明”的祭祖習俗。
再次、送寒衣的人選:寒衣節(jié)一般是子女為逝去的父母燒紙錢、燒寒衣。如果是喪偶的一方為逝者送寒衣(多為帶孫輩的中老年人),建議不要帶小孩子前往墓地。之所以不建議帶孩子去墓地,一方面孩子年齡小容易受到驚嚇;另一方面寒衣時節(jié)天氣轉涼,孩子容易受寒氣侵襲而著涼。此外,孕婦、來例假的婦女及體弱多病的人也不建議去墓地參與送寒衣活動。
關于墳墓修繕:寒衣節(jié)祭祖時如遇到祖墳出現(xiàn)進水、塌陷或損毀的情況,建議在寒衣節(jié)當日對墳墓進行修繕,避免逝去的親人遭受風吹雨淋之苦。尤其今年夏汛、秋汛時期雨水比較大,不少地方的房屋、墳墓等建筑遭到了嚴重的損毀,建議及時修繕損毀的墳墓,讓故去的親人安心度過寒冷的冬天。
部分地區(qū)送寒衣的習俗,是在親人去世的第三個十月一才送寒衣的。親人辭世后的前兩個十月一,只前往殯儀館或墓地燒紙上供,而不送寒衣。習俗認為親人辭世時身上穿了幾套衣服,足夠三年穿用的。所以,第三個十月一開始每年都要給先人送寒衣。
送寒衣的方法一般有:在紙上彩印服裝樣子、用五彩紙剪裁成衣服的形狀、用五彩紙折疊成衣服的樣子等等,還有在紙上印刷成花布的圖案,成卷的(像一匹布)燒掉,認為這樣就是給先人送去寒衣了。
注:以上內容根據民間傳說整理,僅供娛樂參考,不做任何用途和決策,切勿迷信。
寒衣節(jié)不是燒真的衣服,燒的東西種類很多,有的除了燒紙錢和寒衣,還會燒一些紙糊的豪宅、汽車等一些代表高檔的用品。不同地區(qū)所燒的東西也不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燒紙的時候別忘記在圈的外面也要適當地燒上一點,送給附近的靈異一些,希望他們和你的先人們能和平相處。燒完寒衣后,鞠躬,靜默給先人致哀,滅掉香火,就可以了。
1、寒衣節(jié)燒的東西種類很多,有的除了燒紙錢和寒衣,還會燒一些紙糊的豪宅、汽車等一些“奢侈”品。民間認為將這些紙錢、紙衣之類焚化后,就會由陰間的郵差送到地府給指定的人。
2、如今這些祭祀用品在市面上都已有現(xiàn)成販售,比如紙衣服,紙鞋子,紙汽車、紙豪宅等一些祭祀用品都是做好的,隨處都可以買到,有些地方的人們就直接買來這些,燒給逝者。而有些地方至今則還保留著傳統(tǒng)——要燒的寒衣要親手制作。
3、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
4、在十字路口要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5、燒紙送寒衣的步驟:寒衣節(jié)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塵、雜草及不潔之物,然后選好地方畫個大圈,擺上貢品、點上香燭,焚燒紙錢、寒衣,邊燒邊禱告,匯報一下家里的喜事與好事,讓先人在那邊安享太平。
注:以上內容根據民間傳說整理,僅供娛樂參考,不做任何用途和決策,切勿迷信。
寒衣節(jié)是為了紀念孟姜女。
相傳,秦始皇時期江南孟家灣住著位孟員外,老夫妻相敬如賓,親密無間,常常在后花園賦詩作畫。有一年老員外在假山旁種了棵葫蘆,枝蔓粗壯,葉子繁茂,有的蔓竟順墻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結了個大葫蘆。到秋后,老員外對姜家說:“將葫蘆剖兩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蘆里有個白胖胖十分可愛女娃娃,經協(xié)商由孟家扶養(yǎng),取名孟姜女。光陰荏苒,轉眼這女孩長的婷婷玉立,識書達理,年已十八歲。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園池塘邊打撈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園樹叢里的范喜良看見。喜良是個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為婿。不料,正當兩個拜堂成親之時,追兵趕到,將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萬里長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萬分。
1、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
2、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jié)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p>
3、逆糍
在惠州傳統(tǒng)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tǒng)的祭牛節(jié)。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糍”的傳統(tǒng)食品。惠州人認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4、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边@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糍粑。
注:以上內容根據民間傳說整理,僅供娛樂參考,不做任何用途和決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