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么如何可以把學校活動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以科普為特色教育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技教育,發(fā)展科技教育成果,我校積極參與__區(qū)科普宣傳周活動。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顒泳o扣“攜手建設創(chuàng)新型城市”—營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推動五個__建設”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整個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成績顯著,活動現已告一段落,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充滿創(chuàng)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事業(yè)的信息時代,開展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我們下一代立足于現代社會的最起碼的條件,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來培養(yǎng),活動是培養(yǎng)人的重要載體。科學的價值在于普及,科學經過普及才能得到傳承、應用和發(fā)展。為了增長學生的科普知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我校多次召開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學生座談會,各班還利用班會、晨會進行宣傳發(fā)動,使學生明白了科普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了學生參與科普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本次活動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使科普宣傳周的各項活動健康有效的開展,學校成立了“科普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科學教師為組員。學校少先隊負責活動安排,制定計劃,總結經驗,配套完善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各項活動都做到了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有計劃、有安排、有過程記錄、有經驗總結,完善過程管理和檔案資料管理,總結了經驗教訓,促進了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活動豐富,形式多樣
1、“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在“科普宣傳周”期間,我們以升旗儀式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渠道,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宣傳周”和科學文化知識。在組織形式上,我們廣泛發(fā)動學生寫發(fā)言材料,以每班為單位,各評出一名同學到學校參加評選,優(yōu)中選優(yōu),評出一名同學進行國旗下講話。這種活動,既擴大了教育的范圍,又讓廣大學生加深了印象,增強了教育效果。
2、科普專題講座,講解“科普”。我校全體學生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個組分別觀看了科教短片,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學知識,培植科學精神,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將全體學生帶入了無邊無際的科學海洋。
3、主題班會,議論“科普”。我們利用每周星期一的班隊會時間,進行了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以“科技在我心中”、“展望未來科技”、“我的科學小常識”、“我的未來”等為主題,讓充分學生參與。有些班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談了自己的認識;有些班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收到了預期效果。
4、進行校級科技創(chuàng)作比賽,實踐“科普”。在“科普宣傳周”期間,我校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科技創(chuàng)作比賽,通過比賽,發(fā)現了一大批科技愛好者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四、存在的問題
1、由于學校規(guī)模小、內涵不夠豐厚,對科普活動只是處在探討摸索階段,在科普活動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師生對科普工作的意義認識不夠,存在對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現象。
3、科普活動還未能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完全認同,給學校的科普工作帶來一定阻力。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加強對科普活動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師生、家長、社會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努力提高科普活動的實效,爭取形成廣泛的共識,進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強勁合力,推進科普工作。
2、加強對科普教育的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師從事科普教育的素質和能力。
3、加強對科普活動的常規(guī)管理,加強科普教育的校本開發(fā),走出一條有橫港學校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在上級相關部門的領導及關心支持下,我局根據年初制定的社科普及工作計劃,扎實開展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全年科普工作總結如下:
一、免費開放工作卓有成效。
據統計,三灣改編紀念館、賀子珍紀念館、湘贛革命紀念館全年共接待觀眾近50萬人次,充分發(fā)揮了紀念館的愛國主義教育職能,紀念館成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
二、切實開展送展下鄉(xiāng)和進校園工作。
在“科普月”和“科技周”期間,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制作了“文物普查圖片展”,在5個鄉(xiāng)鎮(zhèn)的10個行政村以及8個中小學校巡回展出。另外,在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組織人員在縣城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古瓷片展”。兩個流動展覽共接待觀眾近3萬人次,豐富了群眾和學生的文化生活,增強了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人員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
通過參加相關培訓、學習,人員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得到加強和提高,為科普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各項工作和參觀接待中,均能做到微笑服務,貼心服務,力爭讓每一位到紀念館和舊址舊居參觀的觀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全年實現參觀接待零投訴。
四、切實加強與部隊及學生團體的交流與協作。
相關人員進一步加強井岡山革命斗爭史和湘贛革命根據地斗爭史的理論研究或基礎研究,豐富了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并能緊密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成果,開展宣教工作,全年為前來參觀的部隊和學生團體做專題報告15場。受到相關單位和部門的高度肯定。
五、科普基地保護和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
對三灣毛澤東舊居、三灣改編紀念館外墻等進行了全面維修保護,并安裝了三灣改編紀念館、賀子珍紀念館、湘贛革命紀念館的監(jiān)控設施,對三灣改編景區(qū)進行了綠化、亮化,切實做好了紀念館和舊址舊居的管理,使基地能更好地發(fā)揮科普教育。
科技活動是讓廣大學生充分感悟科學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益的'活動。為此,我校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積極開展以“創(chuàng)新引領 科學圓夢”為主題開展科技活動周,在活動中,我們營造了濃厚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氛圍,促進少年兒童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本次活動面向全校學生,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科普活動,推動科普工作在我校深入發(fā)展,不斷促進我校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結合我校教育特色活動,舉辦一系列的科普進校園活動,通過活動,讓廣大師生通過參與科技活動體驗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充分體驗學習、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樂趣,促進科學發(fā)展的良好校園氛圍,以此來促進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以下對我校這次科技活動周工作進行總結:
一、加強管理,抓好領導隊伍建設。
為了切實有效的組織開展好這次科技活動周,我校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由組長朱萬成校長牽頭,劉義明校長和陶崇發(fā)主任為總指導,德育處王晶晶主任策劃活動具體方案,組員沈潔老師、時婷老師和蔡鈺瑩老師以及各班主任通力配合下,“科普周”活動順利展開。學校領導的重視,并給予資金的大力支持,保證了各項科技活動、科技競賽的正常舉行。
二、積極創(chuàng)設“科普周”的校園及班級氛圍。
在“科普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位班主任以科技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信息技術夏盼娣老師利用校園電子屏滾動顯示“科普周相關標語”;時婷老師發(fā)表國旗下講話,宣布我?!翱破罩堋被顒诱絾?;大隊輔導員沈潔老師組織少先隊志愿者走出校門,進入社區(qū),給人們發(fā)放科普周相關的宣傳單。為學??萍冀逃钠占按蛳聢詫嵉?輿論基礎。
我校充分利用廣播、電子屏等少先隊宣傳陣地進行科普宣傳,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
三、完善機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
學校從各個層面開展普及型科學活動,第一個層面,組織科普知識講座。5月17日上午,我校專職科學老師蔡鈺瑩老師為四年級的同學們做一次精彩的講座——世界無煙日。此次活動受到師生熱烈歡迎。蔡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細致生動、內容豐富,極大地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科技知識、參與科普實踐的熱情,有力地調動了廣大師生科技研究的積極性。希望同學們以本次講座會為契機,更加努力學習,樹立不屈不撓的科學精神,專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情,掌握科學知識和本領,為使我國屹立于世界科技之巔不斷奮斗。第二層面,利用學校傳統性活動——科普周班會。
5月23日,__第二小學各中隊召開了“科技改變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各中隊輔導員老師精心準備,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從黑板報到課件,輔導員老師精心營造科普周活動氛圍。隊員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漲。有的班級組織隊員們重溫了交通工作演變的過程,使隊員們清楚地認識到科技創(chuàng)新、時代進步的重要性。還有的班級觀看了機器人制作視頻,了解了火箭升空的奧秘,輔導員老師認真講解科技對生活的改變,并且組織學生交流科技與生活的聯系。
四、因地制宜,抓好課外實踐活動。
學校西側有一片種植園,同學們在時婷老師的組織下,立足于校本,扎根于社團,滲透于課堂,延伸于實踐,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植物生長的奧妙,發(fā)現探索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
五、創(chuàng)新作品制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由于前面幾個層面活動的開展,許多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興趣得到激發(fā)。為讓每一個想做科學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導,并照顧學生發(fā)展的個別差異,讓對科學有特殊愛好和有才華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們讓學生進行手抄報制作比賽,手工小發(fā)明制作比賽。在比賽中,部分學生的作品脫穎而出。學生作品展示活動更是學校創(chuàng)設科普氛圍的特點,一件件作品展示了學生不斷更新的科普意識和科技能力,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的強烈欲望。
本次科普日落下帷幕了,但并不意味著科普活動的結束,我們將繼續(xù)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同時,我們要繼續(xù)從興趣入手,在科技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各項活動之中,努力把我??茖W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科學的發(fā)展是無止境的,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力也是無盡的,我們相信:在各級 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廣大教師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科技教育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針政策,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我校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在師生中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提高對各種反科學、偽科學的鑒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在學校內掀起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潮?,F將我校的科普工作匯報如下:
一、組織健全,工作重視,開展扎實
成立有校領導參加的學校科普活動領導小組,學校建有各種科技活動小組,并配有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將科普工作列入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管理制度,并將科普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表彰、獎勵范圍。以《科普法》為指導,認真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將科技教育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開有科技選修課,廣泛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校園“科技節(jié)”、“科技周”等科普活動。建有供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固定場所,配備一定的設備儀器,具備開展經常性科普活動的條件和設施。廣泛組織校內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等青少年科普活動,成績優(yōu)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參加每年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學校定期研究、檢查、總結科普工作,積極探索開展科普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與當地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等單位建立相應的科普工作聯系制度,確保學生能夠經常參與社會科普活動。接受教育部門和科協組織的工作指導,每年專題向本級教育部門和科協組織報送科普工作計劃和年度科普工作總結,科普工作檔案材料齊全。
二、開辟專欄、組織講座,大力宣傳
在教學樓上鑲嵌“崇尚科學、探求真理”八個銅制大字,以此教育學生端正科學思想和科學態(tài)度,訓導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在校園圍墻上和玻璃櫥窗內開辟了“科普園地”黑板報專欄,向學生廣泛宣傳科普知識、我國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飛船升空、兩彈爆炸、水稻大王袁隆平、超導、納米技術等)、最新科技動態(tài)。定期組織“科普知識”專題講座(如科技局、農業(yè)局、我校部分生、理、化教師都擔任過主講教師),在教學樓周圍懸掛名人畫像、科學家畫像。通過廣泛的宣傳,營造了濃郁的科技氛圍。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科技興趣小組活動
科技興趣小組分為:無線電航模組、課件制作組、小發(fā)明小制作組、生物標本制作組、科普園地專欄組等。每個小組均在學期初制定出詳細的活動計劃,按照計劃經常性的開展活動。
每年春季,校團委積極組織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自行設計風箏,并舉行風箏設計大賽和放飛大賽。
將科普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相結合。其中,同學們自行研制的感應門鈴被應用于我校的所有辦公室和教室,很好的方便了全校師生;雙動便利開關應用于說有的樓梯照明系統,有效的節(jié)省了學校用電,為建立節(jié)約型學校作出了突出的的貢獻;航模小組的同學制作的航模作品在山東省科技制作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無線電維修班的同學利用業(yè)余時間為同學們維修各種小電器,熱情為同學服務,并且他們制作的收音機被學校應用于英語聽力教學,為學校教育教學節(jié)省了開支;無線電定向定位小組制作的定位儀在一年一度的金秋藝術節(jié)的發(fā)明比賽中獲得特等獎。
將科普實踐活動與生物學科相結合,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生物實驗室讓同學們做魚等動物的解剖試驗;利用雙休日,組織同學們深入到田間地頭觀察各種植物的習性和特點,對玉米等進行人工授粉;學生親手采集制作的大量生物標本收藏于生物保管室,已經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不僅使同學們學習到了課本知識還很好的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動腦能力。
將科普實踐活動與“爭當小實驗家”科學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組織同學們進行科技創(chuàng)作。20__年以來,我校組織了三屆“爭當小實驗家”科學實踐活動,同學們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和設備,在專業(yè)教師的輔導下廣泛開展科普實踐活動,進行200余個實驗的操作,有近100名學生通過選拔參加了泰安市的競賽,并分獲金銀銅獎。
通過幾年來扎實有效的工作,目前,已有近一半的教師能熟練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十多位教師能自制教學課件,五位教師的電子課件被選送到省上參加評獎。
四、組織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廣泛組織科普競賽,舉辦科普作文競賽、手抄報比賽、科普知識競賽(如防空知識競賽)。組織了兩屆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20__年4月,組織了贈美國友人科技發(fā)明制作大賽,美國教師還現場教授了機器人制作。舉辦了科學幻想繪畫比賽和消防安全日等主題日FLASH創(chuàng)作大賽,在“鮮花送明星”系列追星活動中評選出“科技星”。每學期,學校都組織一次地震消防水災逃生自救演練。20__年,我校被評為泰安市地震科普實踐基地。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1、開展科技夏令營活動,增長學生科普知識。為更好的使科技走進校園,增長學生的科普知識,開闊學生眼界,組織瀏覽祖國大好河山,體驗國家建設成就,親身感受科學的魅力。每年暑期,學校都組織了百名的師生參加北京科技夏令營活動。
2、讓學生參觀了科技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使學生親身看到、觸摸到書本上所學到的科技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信心。
3、組織學生到市氣象局實地實踐,親自觀測,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通過一系列的科普活動,增長了師生的見識,磨練了意志,陶冶了情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科技素質,使他們對科學產生向往和熱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為成長為身心健康,具有高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做好了準備!
為進一步宣傳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深入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充分發(fā)揮科普特色學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形成良好的學校科普教育活動氛圍,現把我校20__年的科普活動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完善管理制度。
主要工作有:
(1)完善科普活動管理機構,加強領導小組在科普活動中的監(jiān)督、調控能力。
(2)落實工作安排,特別是要利用好校園電視臺、校內網絡、廣播、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做好科普宣傳工作,爭取每期校報上均有科普活動的報道。
(3)配套完善科普活動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4)對科普活動的各活動小組要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有計劃、有安排、有過程記錄、有經驗總結。完善過程管理和檔案資料管理,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積極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與對外交流,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
1、建立與上級、兄弟學校的密切聯系,聘請高水平專家,來我校交流,培訓。
2、組織科技活動指導教師進行校本培訓;
3、組織優(yōu)秀輔導員走出東莞,考察科技活動。推薦我校教師參加省市科技輔導員科教創(chuàng)新競賽與中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
三、組織全校性常規(guī)性學生科技活動。做好傳統項目組織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科技活動形式,組織更適合青少年學生的科普活動,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熱愛科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質。主要活動有:
1. 11月份舉行全校學生技能競賽活動;
2. 學校社團活動力求辦出實效;
3. 做好科普宣傳欄的更新工作; 四、努力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社區(qū)科普學校工作計劃。深入群眾,廣泛聽取群眾對科學知識了解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轉變工作作風,使科學知識的普及率得到加強,科普意識得到提高。
四、建立、健全科普領導小組和科普志愿者網絡,利用轄區(qū)單位的資源優(yōu)質、挖掘轄區(qū)內人才資源,將熱心于社區(qū)科普工作的人員充實到科普工作隊伍中來,達到科普教育聯抓、科普活動聯搞、科普設施聯建、科普基地聯辦;定時定期傳播科學知識的良好效果,
五、以各種節(jié)日、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做到每月有活動、有小結、有記錄,抓落實突特色,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六、利用社區(qū)已有的宣傳陣地,組織居民觀看碟片、宣傳畫等,使居民民自覺加入到反對邪教,反對偽科學的隊伍中來。以豐富多彩的科教文化活動,活躍社區(qū)居民的業(yè)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在---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區(qū)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聲有色,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來,形成人人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