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需要明確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鞏固知識點、增強表達能力、積累經(jīng)驗還是發(fā)現(xiàn)不足等。小編給大家分享白鹿原心得感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白鹿原心得感悟怎么寫。
寒假里讀了《白鹿原》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早在幾年前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白鹿原》,可當時迫于升學壓力,沒能實現(xiàn)。不過大衣的寒假這個機會我可沒錯過,利用這段時間讀了此書,感觸頗深。
先談談本書作者。作家,可謂一位地地道道的鄉(xiāng)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風驟雨》《紅旗譜》,同時寫農(nóng)村農(nóng)民運動,也寫階級和階級斗爭,但作家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書中有一些被人們不恥的有關“性”的描寫。我本人認為,這并不能說明作者低俗,而恰恰體現(xiàn)了作者對待生活的誠實態(tài)度,對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諱的頭名。文學與下流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如果某些人以這種態(tài)度審視文學,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軒。白嘉軒在作品中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安シN性格,收獲命運”。當我一次次品味這句話時,總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啟示?;蛟S命運只是一個個偶然的機緣,但縱然完全相同的際遇,在不同的人,總能幻化出相異的結局。
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出身,同樣的年齡,同樣歷經(jīng)風云變換,去似兩條平行直線,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白嘉軒面對黑娃帶回的媳婦小娥冷若冰霜;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眉頭緊皺。他是一塊磁鐵,浸透千年的紅銹;它是一塊石頭,承襲千年的風霜。
但世界總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nóng)協(xié)當權,田福賢復辟,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但內心沒有絲毫傷痛。
農(nóng)協(xié)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xiāng)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召集全族人做祭奠,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軒也許是封建制度的衛(wèi)道者,但它同樣是個“改革專家”,制相約,身體力行,懲亂治惡,是謂天地氣運。
他跪地求人,解鄉(xiāng)鄰之困,救尷尬之眾。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又都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只要是在“道”允許的范圍之內,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義、情、愛,成就別人的幸福。對鹿三,對失地寡婦,對村民,白嘉軒是一個巍巍長者,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一個行將沒落的殉道者。他同樣是個智者,對別人有意無意的拉攏,一再拒絕;亂世中既不聯(lián)此,亦不附彼;他不當官,不入匪,只鄉(xiāng)情清靜靜的做他的族長。在思想深處,他討厭雜亂塵世,渴望簡單、安寧、古樸的日子。
這樣,白嘉軒便有了一種飄然出塵的味道。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nóng)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種態(tài)度,認為白嘉軒是一個偽君子,偽善使他的仁、義都成了假仁假義。這些可以從與鹿子霖調換土地,暗中較勁兒看出。但我們要想一想,這世上有哪會有向佛一樣的真人。其實,他還是個農(nóng)民,保守、枯澀、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數(shù)一樣。
白嘉軒以他獨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書中朱先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個人。同時,不可否認的事,對朱先生的描寫的確帶有“神話”色彩,這可能是作品的牽強之處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學問自然沒得說,可封建那時肯定的。他雖不是什么“官”,什么“長”,可卻受所有人擁護。他只身勸退30萬軍隊,以及一次又一次對未來社會的預言,證明它已近乎圣人。可他謙遜、固執(zhí)的性格也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書對其他人物刻畫也相當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鵬,白靈,白孝武,黑娃等。凸現(xiàn)了那個動蕩年代不安的農(nóng)村社會和農(nóng)民的生活,以其獨到的筆風和思路為大家描繪了渭河平原幾十年的變遷,可謂驚世之作,并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書中人物盡顯那個年代的典型農(nóng)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實似觸手可及又不感夸大?!栋茁乖芬彩窃谧髡叩奶烀晖瓿傻模@也說明作家實用其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換取了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不僅充實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得到啟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讀書的意義,也似作者最大的愿望。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一定符合眾多人的看法,不過就我的水平也就這些,以后還會再多讀一些作品,增強自己的鑒賞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識,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的土地吧”,作者作家實這樣描寫書中主人公,其實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蒼勁的臉體現(xiàn)了一個秦嶺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條真正的漢子。他熱愛這片土地,字里行間浸透了他對這里的人民無限眷戀的情感。
祝福這里的人民,他們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好兒子;祝福中國文壇,它是這方厚天熱土上的一頭白鹿。
在一只飛舞跳躍的白鹿精靈下,白鹿原就這樣神秘地展開了。
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沒有太多深意的詞語,以它最真實樸素的筆法給人深深一顫,不得不信服。這里是一個封閉的地區(qū),有他們自己的信仰,這里的人都很真誠善良。他們是地道的農(nóng)民,秉承著“民以食為天為天”的原則辛勤耕耘。
素有“仁義村”的白鹿村是故事的起源,講述了白、鹿兩家的故事。我喜歡“直腰板”的白嘉軒,作為白鹿村的族長,他一生無愧天地,只要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待人全憑“真心”。即使后來腰板遭遇重擊依然可以做到不坑一句,卻在瘟疫差點奪走他妻子的生命時留下了眼淚。
在這里我看到了濃烈團結的氣氛,每逢喜事都可以聽見鞭炮,嗩吶聲;遇到喪事大家則一塊兒幫忙整理后事;讓我最記憶深刻的是,無論召集族人的次數(shù)多么頻繁,大家都會準時來。最單純樸素的人們,以一個最原始的人模樣創(chuàng)造生活;他們謹記祠堂的祖訓,以一個典型的農(nóng)民模范來教兒育女,并以此為榮。
白、鹿兩家每一個人都有傳奇的一生,書中都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成長點滴??晌丛脒^原本安分古老的白鹿原卻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風暴,新生的痛苦再次敲響了危險的警鐘。經(jīng)歷過饑荒,經(jīng)歷過瘟疫,哪怕寸草不生,族人先后離世,白鹿原依舊在那兒。而他們的子女卻因卷進后來的風暴,無法自拔,并開始了傳奇的一生。不安分的黑娃和聽話懂事的白家兄弟從小就是玩伴,長大后卻截然不同。本該接任下一任族長的白孝文因為接觸了田小娥這個女人而改變了命運,他開始變得墮落,并染上鴉片。隨后卻振作起來終有一番作為。而長大后的黑娃曾當過土匪,后繼續(xù)隨鹿兆鵬投入革命,雖結局悲慘,卻學為好人。
而革命中的愛情經(jīng)歷過生死和風雨的考驗,顯得格外珍貴。白嘉軒之女白靈先后遇到鹿兆鵬、兆海二兄弟,因為不同的革命信仰而放棄了鹿兆海。而從小就主張自由婚姻的鹿兆鵬卻把漂泊的心停留在了白靈身上。他們的愛情浸透了革命,感人肺腑。而白靈最終因被誤以為是奸細而活埋。一個有著新思想的女性就這樣離開了,我想那個時候就算白嘉軒再狠心也終究會心疼。
作者用了一點神秘的神話色彩,引申了田小娥的故事。她被鹿三打死后陰魂不散,變作厲鬼附在鹿三身上并引發(fā)了駭人的瘟疫,最終被鎮(zhèn)壓在塔下不得超生。
而另一個神奇人物——朱先生,他被譽為“圣人”,圣人和凡人的區(qū)別就在于圣人能做到凡人口中不能做到的事。滿腹經(jīng)綸的他一生滿腔熱血,世事看得極透,深受人民的愛戴。料事如神,哪怕最后的后事也料想到了。
白、鹿兩家最終的結局也已成定局。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按照原定的軌跡發(fā)展,誰也不曾打破誰。
故事曲折生動,深深撥緊著我的心,似乎下一秒就會被震驚。
不知不覺書簽已經(jīng)停留在了最后一頁,陽光灑在書頁上閃閃發(fā)亮,我的眼前又浮現(xiàn)出了一個老人的身影……
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里,我讀完了這部長篇巨著。與我之前的閱讀速度相比,這次應該說是讀得很快了。然而閱讀感受卻并不是很美妙,反而覺得很痛苦。以前的我,是不喜歡讓自己不舒服的文字的。但是這一次,我卻堅持看完了。在痛苦的掙扎中,我仿佛回到了一個多世紀之前,置身于寬廣的白鹿原之上,和他們一起經(jīng)歷著充滿苦難的人生,內心的悲哀與感動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作為一部史詩級的小說,《白鹿原》不僅展現(xiàn)了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們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故事,而且在文字背后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內涵。故事發(fā)生在建國之前,而作者是在八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今天的我們,又將如何看待當時的人們?不同的背景經(jīng)歷和不同的認知方式,造成了我們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看法。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我,在這部史詩中,看到了中國舊社會的普通民眾在天災和人禍的打擊之下無能為力甚至只能等待死亡的絕望;看到了傳統(tǒng)儒家文化在時代的巨浪之下黯然沒落的無奈;看到了那些平凡卑微的女人在看不到希望的現(xiàn)實中壓抑以致扭曲的靈魂。同時,我也看到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看到了平凡夫妻之間的&39;脈脈溫情;看到了有志青年為理想信念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還是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仁義正直的白嘉軒、不斷鉆營的鹿子霖、儒家文化的化身朱先生、桀驁不馴的黑娃、被視為瘟疫的田小娥、為理想信仰奮不顧身的鹿兆鵬和白靈以及那些在那個時代最典型的普通婦女,他們在干旱、瘟疫以及各種人禍之中,堅韌地活在這片神奇的平原上!
同時,也給我留下了許多問題:白孝文為什么那么容易就墮落了?田小娥悲劇人生的根源何在?黑娃從桀驁不馴的土匪變成了朱先生“最好的學生”暗示了什么?等等。
閱讀與思考,是我們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閱讀暫時結束,思考現(xiàn)在開始!
我是一個平時很不愿意讀書的人,看這些我認為像“天書”一樣的文字,確實讓我有些頭疼,尤其是文學類,覺得很是乏味。但是在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這本小說,起初覺得它的名字很特殊,有一個“鹿”字,在猜想,是不是跟動物鹿有關系呢?因為好奇,隨手翻了幾頁,就仿佛身臨其境一樣。
到后面才知道是陳忠實先生的作品,它的史詩性和那恢宏的氣勢。從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后,這一部是記憶了中國近代史清朝末年的革命運動。是民國時期的軍閥混亂,國共合作北伐,寧漢合流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血雨腥風,內戰(zhàn)時期國共之間的殊死搏斗……不僅將這些歷史性的事件生動的體現(xiàn)出來,并且把文章脈絡轉向了農(nóng)村。
小說主要以白鹿兩大家務的興衰榮辱為主,描繪了半個世紀三代人,生死浮沉的歷史畫卷,古老的“白鹿原”在此起彼伏的明爭暗斗中變得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有的人物,讓人十分喜愛,卻也有讓人恨之入骨的。正是因為這些反差極大的人物性格,鮮活的人物形象,才會完美的構造出,這么一本生動,有影響力的書《白鹿原》。
前段時間,《白鹿原》被拍成了電視劇,更是讓更多觀看的群眾,知道了這本書的精髓,更是了解了,當時清朝末年到解放時期的現(xiàn)狀。
《白鹿原》中的經(jīng)典語句,如,陳忠實先生說的一句話;“它可以更好的交會你如何去做人,怎樣去生活,讓自己強大。”但是,陳忠實先生的還有一句話我想要送給大家“我們還得學會容納仇恨”。
《白鹿原》是我看過的第二好的小說,第一好的自然是《平凡的世界》,兩者不同點在于后者側重于個人的奮斗,而前者側重于文化的揭露。下面就講講讀《白鹿原》的一些感想。
《白鹿原》的主題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敘寫,這種文化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它有著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它又是殘酷吃人的宗法禮教。這種矛盾的兩面性在歷史的激蕩中不斷碰撞。而又融入每個人的性格特征中,很多人一方面想極力擺脫禮教的束縛,但又逃不出宗法的樊籬,這就是悲劇性的根源。
傳統(tǒng)文化的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中最終沒落了,它成為了現(xiàn)代文明的障礙,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思想確立之后,更是在人們的思想深處被徹底清除了,封建糟粕是沒了,但我們民族的精華也沒了,我們沒有了信仰,沒有了道德,剩下的只有空洞的道德說教與現(xiàn)實的物欲橫流,我們的根在哪里?從這個角度講,《白鹿原》算是一部民族靈魂的尋根史。
下面來講講書里面的具體人物。主人公是白鹿村的族長白嘉軒。他是封建傳統(tǒng)宗法制度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xiàn)著宗法制度的兩面性。一方面是仁義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殘酷的宗法約束。白嘉軒一生沒有做過虧心事,做事光明正大,同時也有很多的仁義之舉。他的仁義正直被廣為傳誦。而在維護宗法制度方面又體現(xiàn)出他的絕情與殘酷。不讓黑娃與小娥進祖宗祠堂,對小娥與孝文的刑罰,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悲劇。
朱先生應該是傳統(tǒng)文化神化的代表。如果白嘉軒是道德境界的話,朱先生已經(jīng)到達了天地境界。作為關中大儒,他保持了傳統(tǒng)士大夫精神,既能獨善其身,又能兼濟天下。面對脅迫,他堅持威武不能屈的節(jié)氣。他的聰明睿智,他的高風亮節(jié)或許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理想人格吧。
書中還有幾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們是禮教的直接受害者。小娥的命運是一波三折。她作為郭舉人的小妾,其實是一個奴隸。在跟黑娃回到白鹿村后,受到了封建禮教的排斥,但是他們兩個堅持與禮教的斗爭。這一點必須要給予贊揚,他們的勇氣是令人佩服的。但是人性與命運不會這么簡單,黑娃走后,小娥變成了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在鹿子霖的.唆使之下,他成為了宗族斗爭的工具,客觀上也是對禮教的報復,隨后等待她的自然是禮教的懲罰。她是斗不過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宗法制度的,最終也是死在了宗法制度之下。隨后的一場大瘟疫又好像是對宗法制度的報復。
孝文是書中經(jīng)歷落差較大的一個人物。從族長繼承人逐漸淪為不孝子、乞丐。而后有逐漸成為營長直至新中國的縣長。他的墮落是禮教的約束的惡果,而他的重生又反映了什么呢?他的性格中有他父親的沉穩(wěn)與老練,但缺乏他父親的仁義,所以最終走向了高位,但這個過程并不是完全光彩的。這是他性格決定的。
黑娃是我最欣賞的一個角色,他的經(jīng)歷很豐富,國、共、匪、儒他都沾過邊,他最終的結局是被害死了,對于這個結果我很不能接受,為什么一個變好的人不能讓他善終。一方面反抗禮教,但又逃不出禮教的束縛,飛黃騰達之后也要回來祭拜祖宗祠堂。他后來變成一個好學的儒家學者,這點我不是很理解。他是一個復雜的人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
任何現(xiàn)實主義小說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尤其是政治環(huán)境。書中大的歷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國共合作,大清洗,內部肅反,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中,到新中國成立。這些事件表現(xiàn)在白鹿原上就是經(jīng)濟斗爭,黨派斗爭與宗法斗爭的攪合。白鹿原經(jīng)歷了斗爭——恢復——斗爭——恢復的反復過程。復雜的斗爭最終體現(xiàn)的是文化的沖突乃至人性的沖突。每個人都是在人性、宗法與環(huán)境的三者之間抉擇。
《白鹿原》擺脫了階級斗爭思維的束縛,站在了一個更高更廣的角度上,對文化與人性的進行了錯綜復雜的描述,這就是一部民族靈魂的尋根史。
生活的真諦就是生活。
《白鹿原》是主要描寫抗日戰(zhàn)爭前到解放戰(zhàn)爭勝利這段時間白鹿原的歷史??偟貋碚f寫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書中涉及幾種類型的人物:以白嘉軒為代表的封建人物,以鹿兆鵬、白靈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以為岳維山、田福賢為代表的另一個黨派,以黑娃鹿兆謙、鄭芒為代表的土匪(雖說后來黑娃投靠了另一個黨派),以及以朱先生為代表的中庸派(有愛國情懷,但不參與任何黨派)等。
《白鹿原》,人完全被攪進了各種天災人禍之中,特別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無際滾滾金色的麥浪,本是生活之源,卻不得不一把火燒了。離開本源去講什么道德、傳統(tǒng)、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禍害,都無法讓人生生不息。
生活的真諦其實就是生活,“生”和“活”,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傳統(tǒng),最大的文化,是天對一切生物個體發(fā)出不容踐踏的旨意,違背了這個天旨,就是天之敵,人之敵,自然之敵。